根據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審批程序的有關規定,經審查,我局擬對受理的2個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作出審批意見。現將擬作出審批意見的環境影響評價文件基本情況予以公示。公示期為2025年3月31日-2025年4月7日(五個工作日)。
聽證權利告知: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自公示起五日內申請人、利害關系人可提出聽證申請。
電話(傳真):0870-(略)
通 訊 地 址: (略) (略) (略) 419號
郵 編:(略)
2025年3月31日擬審批的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表
序號 | 項目名稱 | 建設地點 | 建設單位 | 環境影響評價機構 | 項目概況 | 項目主要環境影響 | 項目預防及減輕不良環境影響的對策和措施 |
1 | 220kV啟程輸變電工程 | 大關縣吉利鎮、木桿鎮、天星鎮,鹽津縣豆沙鎮、柿子鎮、鹽井鎮、牛寨鄉 | (略) (略) | 云南 (略) | (1)變電工程 新建1座220kV啟程變電站。同時建設事故油池、危廢暫存間、 (略) 理設施、生活設施及輔助生產用房等。 (2)線路工程 ①220k (略) 。新建4條220k (略) :甘頂變~啟程變22 (略) 、220kV甘鹽線“π”接入啟程變22 (略) (220kV鹽津變側)、220kV甘鹽線“π”接入啟程變22 (略) (500kV甘頂變側)、220kV大鹽線(220kV鹽津變側)改接入220kV啟程變22 (略) 。線路總長103km。 ②110k (略) 。新建3條110k (略) :110kV黃中鹽線“π”接入啟程變11 (略) (110kV黃津變側)、110kV黃中鹽線“π”接入啟程變11 (略) (110kV中壩變側)、110kV黃中鹽線(鹽津牽引變)改接入220kV啟程變11 (略) 。線路總長5.19km。 (3)間隔工程: 500kV甘頂變新建1個出線間隔接至220kV啟程變。 | 施工期:廢水、固廢、揚塵、噪聲、生態等。 運行期:工頻電場、工頻磁場、噪聲、固廢等。 | 施工期:(一)廢水:(1)啟程變電站施工過程產生的施工廢水、生活污水經 (略) 理后全部回用于場地灑水抑塵,不外排。(2)甘頂變電站新建間隔工程:施工生產廢水經 (略) 理后全部回用于場地灑水抑塵,不外排。施工生活污水依托已 (略) (略) 理后,全部回用,不外排。(3) (略) 施工人員臨時租用附近村莊民房或工屋,不單獨設置施工營地,生活污水利用當 (略) 理系 (略) 理。(4)施工單位要做好施工場地周邊的攔擋措施,盡量避開雨季土石方作業。(5)落實文明施工制度,不亂排施工廢水,采取有效的攔蓄措施,防止施工廢水進入附近水體。 (二)固廢:(1)建筑垃圾及生活垃圾應分別收集存放,及時清運。生活垃圾實行袋裝化,室內貯存,依托當地生活垃 (略) 理;建筑垃圾集中收集,分類堆存,并采取必要的防護措施(防雨、防揚塵等),能回收利用的進行回收。(2)變電站工程產生的土石方和建筑垃圾全部運至棄渣場堆放,棄渣場采取攔擋,設置截排水溝,下游設置消能池,施工完成后及時覆土綠化。(3) (略) 塔基開挖多余土方和建筑垃圾應在塔基征地范圍內進行平整,同時在表面進行覆土綠化恢復。(4)間隔工程產生的建筑垃圾清運至當地城建部門指定的堆放點堆存。(5)施工結束后 (略) 域再次進行清理,做到“工完、料盡、場地清”。(6)更換導線產生的少量線材、線夾及附件等,外賣廢品收購 (略) 理。 (三)揚塵:(1)施工單位應文明施工,加強施工期的環境管理和環境監控工作。(2)施工產生的建筑垃圾等要合理堆放,應定期清運。(3)施工需切實做到強化揚塵精細化管控要求:①強化施工現場 (略) 揚塵整治。全面推行綠色施工,落實施工工地(包括停工工地)周邊圍擋、土方開挖濕法作業、物料堆放覆蓋、路面硬化、出入車輛清洗、渣土車輛密閉運輸“六個百分之百”要求。 (略) 揚塵整治。加強渣土、砂石、水泥等散體貨物運輸車輛監管,嚴格落實密閉運輸和車輛沖洗保潔措施,防止物料遺撒或車身(車輪) (略) 面揚塵污染,杜絕“滴撒漏”。 ③加強物料堆場管理。規范施工工地物料堆場管理,采取有效防塵措施。對于露天堆場,要嚴格落實裝卸濕法作業并避開大風天氣。對易產生揚塵的物料堆、渣土堆、廢渣等,應 (略) 或防塵布,必要時進行噴淋、 (略) 理。出場車輛應沖洗,有效控制二次揚塵污染。 (四)噪聲:(1)施工單位文明施工,加強施工期的環境管理和環境監控工作, 并接受生態環境主管部門的監督管理。(2)施工作業應按相關要求,優先選用低噪聲施工設備進行施工,并在施工場界周圍設置圍擋設施以減小施工噪聲影響。(3)優化施工方案,合理安排工期,依法限制夜間施工。按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在噪聲敏感建筑 (略) 域,禁止夜間進行產生噪聲的建筑施工作業,但搶修、搶險施工作業,因生產工藝要求或者其他特殊需要必須連續施工作業的除外。因特殊需要必須連續施工作業的,應當取得地方相關主管部門或者地方人民政府指定的部門的證明,并在施工現場顯著位置公示或者以其他方式公告附近居民。(4)加強施工車輛 (略) 附近的交通管理,當車輛途經附近居民點時,限速行駛、不高音鳴號,以減少施工車輛行駛對沿途居民點的噪聲影響。(5)變電站工程采取限制源強、依法限制夜間高噪聲施工等措施。 (五)生態環境:1.土地占用保護措施:(1)按照設計要求,嚴格控制開挖范圍及開挖量,變電站和間隔工程施工活動限 (略) 范圍內, (略) 施工限制在事先劃定 (略) 內。(2)對開挖后的裸露開挖面用苫布覆蓋,避免降雨時水流直接沖刷;施工時開挖的土石方不允許就地傾倒,應采取回填等方 (略) 置,臨時堆土應采取圍護攔擋措施,并在土體表面覆上苫布防止雨水沖刷造成水土流失。(3)優化塔基布置, (略) 塔基盡量避開有林地、耕地,確實無法避讓的,應盡量布置在林地、耕 (略) ,減少對林業、農業耕作的影響。(4)優化施工方案,減少臨時占地占用的耕地面積,必要時用彩條布、鋼板等隔離,減少對耕地的耕作層土壤的擾動和破壞。(5)工程施工完成后,應及早清理施工現場,對施 (略) 域進行土地整治,并根據土地利用功能及早復耕或植被恢復,避免水土流失。(6)在辦理完相關用地手續后方可施工。 2.植物保護措施:(1)變電站和間隔工程施工 (略) 范圍內進行,文明施工,集中堆放材料,嚴禁踩 (略) 域外地表植被。(2) (略) 塔基施工時,建設單位應劃定施工活動范圍,避免 (略) 域植被造成破壞。(3)線路 (略) 時,采用高跨設計,按主要樹種的自然生長高度加4.5m跨越距離確定導線和鐵塔高度,避免大范圍砍伐林木和“剃山頭”的現象。施工中通過采用空中張力放線技術,減小放線通道的林木砍伐量。(4)工程施工單位應做好護林防火的宣傳工作,強化火源管理,降低火災隱患。 (5)在桿塔設計中,通過優化坡比,減少鐵塔基礎尺寸,從而縮小塔基占地,減少塔基開挖范圍,盡可能減少對環境的影響。(6)根 (略) 域地形,所有塔型均設置全方位高低腿,減少塔位平降基土方,避免塔位地表植被破壞引起的水土流失。鐵塔全方位長短腿與不等高基礎的配合使用,做到少開挖或不開基面。(7) (略) 施工期,牽張場、跨越場地、施工便道等臨時工程盡量選擇荒草地或裸 (略) ,主動避讓林木及耕地,盡可能不占用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等。(8)變電站和塔基施工開挖時應分層開挖,分層堆放,注意表土保護,施工結束后按原土層順序分層回填,以利于后期植被恢復。(9)施工結束后,盡快清理施工場地,及時清理殘留在原場地的混凝土、土石方,并對施 (略) 域進行復耕或進行植被恢復。生態恢復植物選擇當地物種,禁止引入外來有害物種。(10)對重點保護植物的保護措施:對于評價范圍內已發現的保護植物,施工時要加以保護,嚴禁砍伐及修剪樹枝,工程盡量遠離保護植物。離工程近的保護植物,進行掛牌保護并拍照登記。(11)在施工前對施工人員進行保護植物識別的培訓,發放保護植物的圖片和保護方法介紹,提高施工人員對其的保護意識及鑒別能力,一旦施工中發現這些植物,應立即上報,并優先考慮予以避讓,對確實不能避讓的,需請專業技術人員對其進行移植,并保證其成活率。 3.動物保護措施:(1)加強施工人員的環境保護教育,提高施工人員和相關管理人員的環保意識,嚴禁出現隨意捕殺野生動物的行為。(2)采用低噪聲的機械等施工設備,禁止隨意大聲喧嘩等高噪聲的活動,減少施工活動噪聲對野生動物的驅趕效應。(3)盡量利用原 (略) 、 (略) (略) 作 (略) ,減 (略) 開辟對野生動物生活環境的破壞范圍和強度。(4)施工結束后,對施 (略) 域及臨 (略) 域進行原生態恢復,恢復野生動物生境。 4.水土保持措施:(1)根據地質地貌、基礎受力等情況,優先使用承受力大、施工運輸方便、小埋深的原狀土基礎,盡可能減少開挖量。對位于陡峭山崖,地質條件差的塔位,不允許爆破施工,必須采用人工開挖。 (2)各個塔位或單個塔腿要求做成龜背型或斜面,恢復自然排水;對可能出現匯水面、積水面塔位要求開挖排水溝,并接入原地形自然排水系統。(3)在自然雨水作用下,對極易引起水土流失 (略) 進行邊坡防護;對個別表面巖體破碎、水土極易流失的塔位,采用M10砂漿抹面進行巖體表面保護。(4)線路基坑開挖產生的多余土石方不得隨意傾倒,需集中堆放至指定位置,同時采取防水布對開挖的土石方進行覆蓋;堆放砂石及水泥時需鋪墊彩條布與地面隔離,減少對地表植被和土壤的破壞。(5)變電站土建施工開挖產生的多余土石方不得隨意傾倒,需規范堆放在棄渣場內,棄渣場采取先擋后棄,周圍建設截水溝,下游建設消力池,同時 (略) 對開挖的土石方進行覆蓋。(6)施工結束后,對臨時占地進行植被恢復,減少水土流失。 5.對生態保護紅線的保護措施:(1)局部優化塔基位置,盡量往生態紅線窄的位置跨越。塔基需要在紅線內立塔時,塔基盡量選擇在荒地或植 (略) 落塔,盡可能 (略) ,減少塔基施工階段造成的地表擾動和植被破壞。(2)塔基的設計因地制宜采取全方位長短腿配高低基礎,最大限度地適應地形變化的需要,避免塔基大開挖,保持原有的自然地形,盡量減少占地和土石方量,保護生態環境。(3)通過生態保護紅線優先采用環境友好型的飛艇、動力傘或無人機等放線施工工藝,以及索道運輸、人畜運輸材料等對生態環境破壞較小的施工工藝,減少臨時占地,減少地表擾動和植被破壞范圍。(4)在生態保護紅線范圍內盡量少設置臨時施工場地,如牽張場、施工便道等,減少植被的破壞。 (5)加強對施工人員的教育和管理,使他們了解生態保護紅線的重要意義,在施工過程中注意保護生態環境,嚴禁捕獵、捕食野生動物和隨意砍伐、踐踏植被。(6)施工結束后開展土地整治,進行植被和跡地恢復,并加強后期養護和維護。(7)項目占用生態保護紅線,建設單位應在開工前向相關部門辦理有效手續。 6.對白水江水產種質資 (略) 的保護措施:(1) (略) 跨 (略) 位置,盡可能使塔基和導線遠離白水江水面。(2)采用無人機放線施工,保證導線施工不占用白水江水域。(3)不 (略) 內立塔,設置各種臨時工程,施工完成后 (略) 域進行植被恢復,減少施工產生的水土流失進入河道。(4)保 (略) 周圍的崖壁景觀、原生巖溶植被生態景觀。禁止捕魚、炸魚等破 (略) 的行業。禁止向河道排放廢水、廢渣、廢氣。 7.對云南鹽津烏蒙峽谷地質公園的保護措施:(1)盡量優化塔基位置, (略) 遠離公園走線,盡可能避讓植被長勢好的地方,減少塔基施工階段造成的地表擾動和植被破壞。盡可能在視覺影響小的地方立塔,減少對公園景觀的影響。(2)禁止在公園內設置任何工程,包括臨時工程。禁止破壞公園內的地質遺跡、峽谷地貌、動植物、水體、溶洞等自然環境。禁止向公園排放廢水、廢渣、廢氣。(3)施工結束后開展土地整治,進行植被和跡地恢復,并加強后期養護和維護。 8.對公益林的保護措施:(1)建設單位應按相關法律法規相關要求向主管部門履行手續,落實公益林補償和保護工作,未取得審批意見前不得開工建設。(2)下一步設計階段,應進一步優化塔基和臨時工程占地,減少對公益林的占用。線路采取高塔跨越架設,減少對樹枝的修剪,用地避開林 (略) 域,盡量選擇林間無樹木、稀樹 (略) ,減少對公益林的影響。(3)對臨時占用的公益林采取植物恢復措施;對于植物物種的選取,應采用鄉土樹種。 9.對生物多樣 (略) 域的保護措施:甘頂變~ (略) 選線時特別注意 (略) 生物資源豐 (略) ,特別是峨眉栲林、宜昌潤楠林。無法避 (略) ,盡量采用高塔跨越的方式,減少林木砍伐,保護生態環境。 運營期:(一)工頻電場、工頻磁場:(1)工程投運后及時進行電磁環境監測,加強設備日常維護,確保電磁環境影響滿足《電磁環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的限值要求。(2)設立相應的警示標志,并做好警示宣傳工作,醒目位置設置安全警示圖文標志。 (二)噪聲:(1)選用低噪聲設備,設置減震措施,加強綠化管理。(2)工程投運后及時進行聲環境監測,加強日常維護,確保站 (略) 于良好的運轉狀態,確保變電站噪聲排放滿足《工業企業廠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略))限值要求, (略) 沿線各聲環境敏感目標的環境噪聲滿足《聲環境質量標準》((略))中相 (略) 標準限值要求。 (三)固體廢物:(1)變電站生活垃圾收集后定期清運至當地垃圾轉運點,隨當地生活垃 (略) 理,不得隨意丟棄。(2)變電站內產生廢鉛酸蓄電池、廢變壓器油屬于危險廢物,嚴禁隨意丟棄。暫存后,交有資質 (略) 置。配置人員對危險廢物進行收集、暫存和保管。建立危險廢物產生記錄臺賬,定期檢查自行 (略) 置的危險廢物記錄及相關證明材料,妥善保存危廢轉移聯單 (略) 置協議等相關資料。 (四)生態環境保護措施:加強對運行維護人員的環境保護教育,提高環保意識,運維人員不得隨 (略) 沿線樹木, (略) 沿線原有生態環境。 (五)環境風險防范措施:(1)在啟程變電站主變壓器下方設置貯油坑,貯油坑旁建設一個85m3的事故油池,貯油坑與事故油池通過排油管道連接,滿足事故工況下事故池的暫存。事故油池、貯油坑表面及其下方基礎層鋪設防滲層,防滲層為至少1m厚的粘土層(滲透系數≤10-7cm/s),或2mm厚高密度聚(略)烯,或至少2mm厚的其它人工材料,滲透系數≤10-10cm/s。(2)加強對事故油池及其排導系統的巡查和維護,做好運營期間的管理工作;對于產生的事故油及含油廢水不 (略) 置,必須由具有危 (略) 理資質的機 (略) 理。 |
2 | 渝昆高鐵彝良北牽220kV外部供電工程 | 大關縣靖安鎮、天星鎮、玉碗鎮,彝良縣角奎街道、龍安鎮。 | (略) (略) | 云南 (略) | 項目性質為擴建,工程內容及規模:(1)線路工程:①明通變~彝良北牽引變22 (略) 工程: (略) 架設,導線截面400mm2,新建塔基102基,線路長度約35.8km,其中大關縣境內長32.4km,彝良縣境內長3.4km。 ②發界變~彝良北牽引變22 (略) 工程:采用單、 (略) 混合架設,導線截面400mm2,新建塔基79基, (略) 長共28.8km。全部在彝良縣境內。 (2)間隔工程:500kV明通變220kV間隔擴建工程:500kV明通變擴建1個220kV出線間隔至彝良北牽引變,并配置相應一次設備。 220kV發界變220kV間隔擴建工程:220kV發界變擴建1個220kV出線間隔至彝良北牽引變,并配置相應一次設備。 | 施工期:廢水、固廢、揚塵、噪聲、生態等。 運行期:工頻電場、工頻磁場、噪聲、生態、固廢等。 | 施工期:(一)廢水:(1)擴建間隔工程:施工生產廢水經 (略) 理后全部回用于場地灑水抑塵,不外排。施工生活污水依托已 (略) (略) 理后,全部回用不外排。(2) (略) 施工人員臨時租用附近村莊民房或工屋,不單獨設置施工營地,生活污水利用當 (略) 理系 (略) 理。(3)施工單位要做好施工場地周邊的攔擋措施,盡量避開雨季土石方作業。(4)落實文明施工制度,不亂排施工廢水,采取有效的攔蓄措施,防止施工廢水進入附近水體。 (二)固廢:(1)施工過程中的建筑垃圾及生活垃圾應分別收集存放,及時清運。生活垃圾實行袋裝化,室內貯存,依托當地生活垃 (略) 理;建筑垃圾集中收集,分類堆存,并采取必要的防護措施(防雨、防揚塵等),能回收利用的回收,不能回收利用的建筑垃圾清運至當地城建部門指定的堆放點堆存。(2) (略) 塔基開挖多余土方和建筑垃圾應在塔基征地范圍內進行平整,同時在表面進行覆土綠化恢復。(3)施工結束后 (略) 域再次進行清理,做到“工完、料盡、場地清”。 (三)揚塵:(1)施工單位應文明施工,加強施工期的環境管理和環境監控工作。(2)施工產生的建筑垃圾等要合理堆放,應定期清運。 (3)施工需切實做到強化揚塵精細化管控要求:①強化施工現場 (略) 揚塵整治。全面推行綠色施工,落實施工工地(包括停工工地)周邊圍擋、土方開挖濕法作業、物料堆放覆蓋、路面硬化、出入車輛清洗、渣土車輛密閉運輸“六個百分之百”要求。 (略) 揚塵整治。加強渣土、砂石、水泥等散體貨物運輸車輛監管,嚴格落實密閉運輸和車輛沖洗保潔措施,防止物料遺撒或車身(車輪) (略) 面揚塵污染,杜絕“滴撒漏”。③加強物料堆場管理。規范施工工地物料堆場管理,采取有效防塵措施。對于露天堆場,要嚴格落實裝卸濕法作業并避開大風天氣。對易產生揚塵的物料堆、渣土堆、廢渣等,應 (略) 或防塵布,必要時進行噴淋、 (略) 理。出場車輛應沖洗,有效控制二次揚塵污染。 (四)噪聲:(1)要求施工單位文明施工,加強施工期的環境管理和環境監控工作, 并接受生態環境主管部門的監督管理。(2)施工作業應優先選用低噪聲施工設備進行施工,并在施工場界周圍設置圍擋設施以減小施工噪聲影響。(3)優化施工方案,合理安排工期,依法限制夜間施工。按相關法律法規規定,在噪聲敏感建筑 (略) 域,禁止夜間進行產生噪聲的建筑施工作業,但搶修、搶險施工作業,因生產工藝要求或者其他特殊需要必須連續施工作業的除外。因特殊需要必須連續施工作業的,應當取得地方人民政府住房和城鄉建設、生態環境主管部門或者地方人民政府指定的部門的證明,并在施工現場顯著位置公示或者以其他方式公告附近居民。(4)加強施工車輛 (略) 附近的交通管理,當車輛途經附近居民點時,限速行駛、不高音鳴號,以減少施工車輛行駛對沿途居民點的噪聲影響。(5)項目間隔工程采取限制源強、依法限制夜間高噪聲施工等措施。 (五)生態環境:1.土地占用保護措施:(1)按照設計要求,嚴格控制開挖范圍及開挖量,間隔工程施工活動限 (略) 范圍內, (略) 施工限制在事先劃定 (略) 內。(2)對開挖后的裸露開挖面用苫布覆蓋,避免降雨時水流直接沖刷;施工時開挖的土石方不允許就地傾倒,應采取回填等方 (略) 置,臨時堆土應采取圍護攔擋措施,并在土體表面覆上苫布防止雨水沖刷造成水土流失。(3)優化塔基布置, (略) 塔基盡量避開有林地、耕地,確實無法避讓的,應盡量布置在林地、耕 (略) ,減少對林業、農業耕作的影響。(4)優化施工方案,減少臨時占地占用的耕地面積,必要時用彩條布、鋼板等隔離,減少對耕地的耕作層土壤的擾動和破壞。(5)工程施工完成后,應及早清理施工現場,對施 (略) 域進行土地整治,并根據土地利用功能及早復耕或植被恢復,避免水土流失。 2.植被保護措施:(1)間隔工程施工 (略) 范圍內進行,文明施工,集中堆放材料,嚴禁踩 (略) 域外地表植被。(2) (略) 塔基施工時,建設單位應劃定施工活動范圍,避免 (略) 域植被造成破壞。(3)線路 (略) 時,采用高跨設計,按主要樹種的自然生長高度加4.5m跨越距離確定導線和鐵塔高度,避免大范圍砍伐林木和“剃山頭”的現象。施工中通過采用空中張力放線技術,減小放線通道的林木砍伐量。(4)工程施工單位應加強與當地林草管理部門的聯系,做好護林防火的宣傳工作,強化火源管理,降低火災隱患。(5)在桿塔設計中,通過優化坡比,減少鐵塔基礎尺寸,從而縮小塔基占地,減少塔基開挖范圍,盡可能減少對環境的影響。(6))根 (略) 域地形,所有塔型均設置全方位高低腿,減少塔位平降基土方,避免塔位地表植被破壞引起的水土流失。鐵塔全方位長短腿與不等高基礎的配合使用,做到少開挖或不開基面。(7) (略) 施工期,牽張場、跨越場地、施工便道等臨時工程盡量選擇荒草地或裸 (略) ,主動避讓林木及耕地,禁止占用石漠公園、風 (略) 、水源地、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8)塔基施工開挖時應分層開挖,分層堆放,注意表土保護,施工結束后按原土層順序分層回填,以利于后期植被恢復。(9)施工結束后,盡快清理施工場地,及時清理殘留在原場地的混凝土、土石方,并對施 (略) 域進行復耕或進行植被恢復。生態恢復植物選擇當地物種,禁止引入外來有害物種。 3.動物保護措施:(1)加強施工人員的環境保護教育,提高施工人員和相關管理人員的環保意識,嚴禁出現隨意捕殺野生動物的行為。(2)采用低噪聲的機械等施工設備,禁止隨意大聲喧嘩等高噪聲的活動,減少施工活動噪聲對野生動物的驅趕效應。(3)盡量利用原 (略) 、 (略) (略) 作 (略) ,減 (略) 開辟對野生動物生活環境的破壞范圍和強度。(4)施工結束后,對施 (略) 域及臨 (略) 域進行原生態恢復,恢復野生動物生境。 4.水土保持措施:(1)根據地質地貌、基礎受力等情況,優先使用承受力大、施工運輸方便、小埋深的原狀土基礎,盡可能減少開挖量。對位于陡峭山崖,地質條件差的塔位,不允許爆破施工,必須采用人工開挖。(2)各個塔位或單個塔腿要求做成龜背型或斜面,恢復自然排水;對可能出現匯水面、積水面塔位要求開挖排水溝,并接入原地形自然排水系統。 (3)在自然雨水作用下,對極易引起水土流失 (略) 進行邊坡防護;對個別表面巖體破碎、水土極易流失的塔位,采用M10砂漿抹面進行巖體表面保護。(4)間隔土建 (略) 基坑開挖產生的多余土石方不得隨意傾倒,需集中堆放至指定位置,同時采取防水布對開挖的土石方進行覆蓋;堆放砂石及水泥時需鋪墊彩條布與地面隔離,減少對地表植被和土壤的破壞。(5)施工結束后,對臨時占地進行植被恢復,減少水土流失。 5.基本農田保護措施:(1) (略) 塔基盡量避開農田、耕地,確實無法避讓的,應盡量布置在農田、耕 (略) ,減少對農業耕作的影響。 (2)優化施工方案,減少臨時占用的農田、耕地面積,必要時用彩條布、鋼板等隔離,避免拖拽導線,減少對農田、耕地的耕作層土壤的擾動和破壞。(3)優化塔形設計,減少耕地占用。(4)嚴格控 (略) 域,合理安排工期,盡量避開農作物生長旺盛期,加強環境管理及監理。(5)施工時保存表層土壤用于新開墾耕地,施工結束后及時復耕。 6.生態保護紅線保護措施:(1)局部優化塔基位置,盡量往生態紅線窄的位置跨越,禁止占用生態保護紅線,盡可能 (略) ,減少塔基施工階段造成的地表擾動和植被破壞。(2)塔基的設計因地制宜采取全方位長短腿配高低基礎,最大限度地適應地形變化的需要,避免塔基大開挖,保持原有的自然地形,盡量減少占地和土石方量,保護生態環境。(3)通過生態保護紅線優先采用環境友好型的飛艇、動力傘或無人機等放線施工工藝,以及索道運輸、人畜運輸材料等對生態環境破壞較小的施工工藝,減少臨時占地,減少地表擾動和植被破壞范圍。(4)不在生態保護紅線內設置牽張場、取土場和棄土場等臨時工程。 (5)加強對施工人員的教育和管理,使他們了解生態保護紅線的重要意義,在施工過程中注意保護生態環境,嚴禁捕獵、捕食野生動物和隨意砍伐、踐踏植被。(6)施工結束后開展土地整治,進行植被和跡地恢復,并加強后期養護和維護。 7.彝良國家石漠公園保護措施:(1)局部優化塔基位置,盡量往公園窄的位置跨越,禁止占用公園范圍,盡可能 (略) ,減少塔基施工階段造成的地表擾動和植被破壞。盡可能在視覺影響小的地方立塔,減少對公園景觀的影響。(2)禁止在公園內設置任何工程,包括臨時工程。禁止破壞公園內的動植物、水體、巖石等自然環境。禁止向公園排放廢水、廢渣等。(3)施工結束后開展土地整治,進行植被和跡地恢復,并加強后期養護和維護。 8.對公益林的保護措施:(1)建設單位應按相關法律法規要求向主管部門辦理有效手續,落實公益林補償和保護工作。(2)應進一步優化塔基和臨時工程占地,減少對公益林的占用。線路采取高塔跨越架設,減少對樹枝進行修剪,用地避開林 (略) 域,盡量選擇林間無樹木、稀樹 (略) ,減少對公益林的影響。(3)對臨時占用的公益林采取植物恢復措施;對于植物物種的選取,應采用鄉土樹種。 運營期:(一)工頻電場、工頻磁場:(1)工程投運后及時進行電磁環境監測,確保電磁環境影響滿足《電磁環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的限值要求。(2)設立相應的警示標志,并做好警示宣傳工作,醒目位置設置安全警示圖文標志。(3) (略) 日常管理和維護, (略) 保持良好運行狀態。 (二)噪聲:工程投運后及時進行聲環境監測,加強日常維護,確保站 (略) 于良好的運轉狀態,確保變電站噪聲排放滿足《工業企業廠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略))限值要求, (略) 沿線各聲環境敏感目標的環境噪聲滿足《聲環境質量標準》((略))中相 (略) 標準限值要求。 (三)生態環境保護措施:加強對運行維護人員的環境保護教育,提高環保意識,運行維護人員不得隨 (略) 沿線樹木, (略) 沿線原有生態環境。 |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剩余會員時長將自動延長
掃描添加客服微信
暫無歷史郵箱
使用微信掃一掃關注
“銷邦招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