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審批程序的有關規定,經審議,我局擬對《鐵廠河鄉藥廠建筑用石灰巖礦開采及生產加工項目環境影響報告表》(以下簡稱《報告表》)作出批復決定。為保證此次審議工作的嚴肅性和公正性,現將《報告表》的基本情況予以公示。公示期為**日—**日(共5個工作日)。
電 話:0827-*(綜合股) 0827-*(局辦公室)。
地 址:通江縣壁州街道石牛大道407號(市民之家通江生態環境局窗口)。
聽證告知: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自公示之日起五日內申請人、利害關系人可對以下擬作出的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批復決定要求聽證。
擬批準的建設項目基本情況
項目名稱 | 建設地點 | 建設單位 | 建設單位法定代表人(負責人) | 環境影響評價機構 | 項目概況 | 主要環境影響及預防或者減輕不良環境影響的對策和措施 |
鐵廠河鄉藥廠建筑用石灰巖礦開采及生產加工項目 | 通江縣諾水河鎮鐵廠河村六社 | 通 (略) | 王賢忠 | 深圳 (略) | 本項目主要建設內容及規模:對建筑石料用石灰巖礦開采及砂石加工廠進行補評,建成年產成品砂石料共27萬噸的規模;礦山礦區范圍由4個拐點圈閉組成,面積0.0616km2,露天開采,開采規模為30萬噸/年。項目總投資400萬元,其中環保投資總計112.5萬元,占總投資28.13%。 | 一、施工期 1、生態保護措施 ①施工期應遵循有序施工、文明施工的原則,做到施工材料堆放有序,施工道路通暢,施工人員各盡其職,使施工有條不紊進行。 ②控制開挖面積,嚴格劃定施工區域,嚴格按照施工方案進行,嚴禁施工人員和器械超出施工區域對工地周圍的植被、植物物種造成干擾。 ③各個施工工地內應配備灑水器械定時灑水,防止產生大量的粉塵。 2、大氣污染物控制措施 項目在施工過程中應落實施工現場管理,即:“必須濕法作業、必須打圍作業、必須硬化道路、必須設置沖洗設施、必須配齊保潔人員、必須定時清掃施工現場;不準車輛帶泥出門、不準運渣車輛冒頂裝載、不準高空拋灑建渣、不準現場攪拌混凝土、不準場地積水、不準現場焚燒廢棄物”。施工場地必須規范管理、文明施工,減少施工期對區域環境的影響。 3、水污染物控制措施 ①施工廢水:經沉淀處理后回用,不外排。 ②生活污水:經加工廠已建化糞池處理后用于周邊農田施肥,不外排。 4、噪聲控制措施 采用低噪聲設備,合理安排工期,避免高噪聲設備同時作業。 5、固廢控制措施 ①土石方:施工期土石方量開挖主要來源于項目開工前剝離表土。剝離表土暫存于表土堆場,作為后期礦山的土地復墾使用。 ②生活垃圾:施工人員產生的生活垃圾統一收集后,外運交由當地環衛部門統一清運處置。 二、營運期 1、生態保護措施 ①嚴格按照《開發利用方案》進行開采,禁止越界開采,減少植被的破壞。 ②建設單位應按照《復墾方案》,進行“邊開采,邊復墾”,采取覆土、植草、種樹或種植其他植物的方式進行跡地恢復,恢復其生態功能,最大程度地減輕對生態的破壞。 ③做好環境保護教育和科普宣傳工作,樹立野生動物的保護意識,禁止進山狩獵;盡量減少由于知識缺乏或認識誤區造成的對野生動物種群的影響。 ④加強礦山及生產加工區工作人員的環保意識教育,同時,加強對礦區及生產加工區生活垃圾等污染物的收集并采取相關環保治理措施,防止污染物污染周邊環境。 ⑤在礦區邊界及露天開采區明顯處設置永久性安全生產警示牌,控制礦區工作人員活動的范圍,防止礦區工作人員偷獵的情況發生。 ⑥委托有相應資質的單位編制水土保持方案,并完善方案中提出的水土保持措施,修建截排水溝、護坡等設施,采取綠化和土地復墾等植被恢復措施,以有效地保持水土。 ⑦加強礦區生態恢復及綠化,營造與周邊環境相協調的人工植被景觀。 ⑧加強運輸道路的維護、管理,邊坡失穩區段及時維護并進行護坡防護;道路建設施工結束后,臨時占地應及時恢復,與原有地貌和景觀協調。加強礦山地質環境、地質災害的監測,做好排水工作。 2、大氣污染物控制措施 ①采剝粉塵:在礦區設置霧炮機,采剝過程使用霧炮機進行噴霧降塵,增加土壤濕度,減少粉塵的產生。 ②鉆孔鑿巖粉塵:采用霧炮機灑水濕式作業,選用帶有捕塵裝置的潛孔鉆機,可有效減少粉塵的產生。 ③爆破廢氣:在爆破現場加強灑水噴淋抑塵,爆破結束后持續加強灑水噴淋抑塵,加速粉塵沉降。 ④裝卸揚塵:在裝卸過程中用霧炮機、灑水車進行噴霧降塵。 ⑤道路運輸揚塵:設置灑水車,定期對道路灑水降塵;進出場口設置車輛沖洗平臺,沖洗廢水由沉淀池處理后循環使用;礦石外運控制裝卸量、采用灑水加濕后加蓋篷布運輸。 ⑥堆場粉塵:設封閉式堆場,地面硬化處理、頂部設噴霧裝置進行噴霧降塵。 ⑦投料粉塵:濕法作業,在給料口處設三面遮擋,上方增設噴霧裝置,定點噴霧降塵;加強生產管理,緩慢投料。 ⑧破碎篩分制砂粉塵:濕式作業,改造為全封閉式生產廠房,地面水泥硬化;破碎、篩分、制砂點均安裝噴淋裝置降塵;傳送帶區域鋪設噴霧裝置噴霧降塵;廠房內設移動式霧炮機進行噴霧降塵;廠房進出口設PVC掛簾,廠房內部、出入口及四周均設噴霧裝置進行噴霧降塵。 ⑨油煙:食堂增設高性能油煙凈化器,采用60%凈化效率的油煙凈化器處理,后再由專用煙道引至屋頂排放。 ⑩發電機廢氣:選用0#柴油作為燃料,僅停電時啟用,廢氣經發電機自帶消煙除塵器處理,后引至發電機房專用煙道排放。 3、水污染物控制措施 ①生活廢水:礦區員工依托加工廠辦公生活設施,食堂廢水經新增油水分離器(約1m3)隔油處理后同生活污水一起經已建化糞池(容積20m3)處理,后用于周邊農田施肥。 ②露天采場降塵廢水:全部蒸發損耗。 ③露天采場初期雨水:在采場內設置臨時排水溝,在采場外設置截水溝,通過截排水溝和預埋涵管收集,引至加工廠沉淀池收集(兼作雨水收集池,約2400m3),沉淀后回用于礦區生產用水、降塵用水及綠化用水,不外排。 ④淋溶水:新增表土堆場和廢石場下游設置重力式擋土墻,左右兩側自然堆積,配套建設截水溝,淋溶水引至運輸道路排水溝,后引至已建沉淀池(容積約24000m3)經沉淀處理后回用于降塵用水。 ⑤生產加工區初期雨水:將加工區域地面全部進行硬化處理,鋪設水泥地面;經導排溝和管道引至地勢較低處的緩沖池,再利用水泵輸送至沉淀池(約2400m3),雨水通過沉淀收集后回用于加工區生產用水、降塵用水及綠化用水,不外排。 ⑥車輛沖洗廢水:在出入口設置車輛沖洗平臺,新增設三級隔油沉淀池,(容積為3m3),車輛清洗廢水經隔油、沉淀池處理后回用于車輛沖洗,不外排。 ⑦加工區降塵廢水:全部蒸發損耗。 ⑧加工區地面沖洗廢水:加工區車間內地面硬化處理,增設集水溝,地面沖洗廢水經集水溝引至污水池內,后提升至泥漿罐(300m3)濃縮處理,后暫存于沉淀池(約2400m3)循環使用,不外排。 ⑨砂石加工生產廢水:加工生產線區域地面硬化處理,增設集水溝,石料加工廢水(含滲濾水)經集水溝收集同洗砂廢水一起進入污水池(約400m3),提升至泥漿罐(約300m3)濃縮壓濾處理后,暫存于沉淀池(約2400m3)后回用于洗砂,不外排。 4、噪聲控制措施 ①礦山開采噪聲:優先選用噪聲值相對較低的先進、環保設備,加強對各個機械設備的維修與保養,確保正常運行。采區位置遠離周圍居民點,降低噪聲對周圍聲環境敏感目標的影響。合理安排作業時間。在運輸、裝卸時嚴格做到文明操作,嚴禁隨意拋放,對進出的運輸汽車加強管理,尤其是途經居民點,要減速慢行,并禁止鳴笛,分散進出,嚴禁夜間運輸等,減少對沿線居民的影響。 ②爆破振動污染:采用中深孔爆破和毫秒級延時爆破技術進行爆破作業,降低炸藥單耗量,增加爆破量,減少爆破次數,降低爆破震動效應。 ③運輸噪聲:運輸過程注意控制車速、減速慢行,設置禁鳴標志,分散進出。 ④生產加工生產區噪聲:設備在采購時優先選用噪聲值相對較低的先進、環保設備;破碎機、洗砂機、振動篩等高噪聲設備基礎減震;將高噪聲源生產車間盡量設置于廠區中央,遠離廠界周邊聲環境敏感點,降低噪聲對周圍聲環境敏感目標的影響;加強對各個機械設備的維修與保養,在運輸、裝卸時嚴格做到文明操作,嚴禁隨意拋放,嚴禁運輸車輛在項目區域內鳴笛;同時加工生產設備均布設在封閉生產車間內,采用廠房隔聲。 5、固廢控制措施 ①剝離表土:新增設表土堆場,礦區采取“邊開采、邊生態恢復”方式,表土集中養護滿足恢復條件后及時回填開采區復墾。 ②開采廢石:新增設廢石場,開采廢石暫存于廢石場,后期用于開采區回填復墾。 ③沉淀池底泥:定期清掏后用于綠化覆土(底層用土),不外排。 ④泥餅:加工廠設泥餅暫存區暫存壓濾后泥餅,后期用于礦區已開采區回填復墾。 ⑤清掃灰:定期清理后同泥餅一起暫存于泥餅暫存間內,后用于礦區已開采區回填復墾。 ⑥包裝廢料:收集暫存于新建一般固廢間(面積約5m2)內,后外售廢品回收站。 ⑦餐廚垃圾及廢油脂: (略) 管理行政執法局回收處理。 ⑧生活垃圾:統一收集后定期交由當地環衛部門統一收集處理。 ⑨危險廢物:在生產加工區內建設專門的危廢暫存間(面積約10m2),危險廢物分類收集暫存在危廢暫存間,定期交由有危廢處理資質的單位處理,并做好危廢轉運聯單記錄。 6、閉礦后礦區生態恢復措施 礦山開采應及時對形成的最終邊坡進行復綠工作。礦山關閉后,采礦權人必須依法辦理閉礦或停辦手續,及時編制礦山閉礦生態環境恢復方案,具體生態恢復措施以編制的閉礦生態恢復方案為準,按規定的時間完成礦山環境恢復治理工作。 ①規范各類設施拆除流程。服務期滿后應妥善處理遺留或搬遷過程中產生的污染物,制定并實施各類污染物臨時處理處置方案。對地上及地下的建筑物、構筑物、生產裝置、管線、污染治理設施等予以規范清理和拆除。 ②安全處置固體廢物。建設單位應對原有場地遺留和拆除過程中產生的一般固體廢物進行合理處置。 ③充分結合廢棄地的地質生態環境特征,應采取宜林則林、宜草則草、宜景則景等多種綜合治理修復(重建)措施方案。 ④閉礦后建設單位應按照《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土地復墾方案》對采礦區、加工區、生活區等進行生態恢復,通過人為措施恢復因項目占用的土地、破壞的植被,逐步恢復生態系統。 |
剩余會員時長將自動延長
掃描添加客服微信
暫無歷史郵箱
使用微信掃一掃關注
“銷邦招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