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國家環保部辦公廳關于印發<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政府信息公開指南(試行)>的通知》(環辦〔2013〕103號)要求,經審議,我局擬對以下項目環評文件作出行政許可,為保證審批工作的嚴肅性和公正性,現將項目的基本情況予以公示,公示期2024年8月1日-2024年8月7日(5個工作日)。聯系電話:0876—*、*。
聽證權利告知: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自公示起五日內申請人、利害關系人可提出聽證申請。
一、項目基本情況
項目名稱:硯山縣平 (略) 門診樓建設項目
建設地點:云南省文山州硯山縣平 (略) 院內
建設單位:硯山縣平 (略)
環評類別:環境影響報告表
環評單位:云南 (略)
二、項目概況
本次建設內容主要包括門診樓主體工程及相關室 (略) 、綠化及供排水等內容。建筑占地面積約372.68m2,新建建筑面積為1157.84m2。設有搶救室、輸液室、治療室、護士站、衛生間、治療室、病房、清創室及換藥室、手術室等科室,設置的40張床位為平 (略) 分出。
投資總額:設計總費用386.*元,其中環保投資18.*元,占工程總投資的4.79%。
三、項目擬采取的主要防治措施及結論分析(文本摘要)
(一)施工期環境保護措施
1.施工期大氣污染防治措施
為減小項目施工揚塵對周圍環境的影響,本項目施工期應嚴格按照《 (略) 揚塵污染技術規范》(HJ/T 393-2007)和《環境空氣細顆粒物污染綜合防治技術政策》環保部公告2013年第59號等國家及地方要求采取以下措施:
(1)建設單位在施工時應在施工場區周邊設置施工擋板、實行封閉施工、外購商品混凝土,不定期給施工場地灑水抑塵以減少粉塵的產生量,盡量減少對項目區周邊環境的影響,避免在大風天氣下進行施工作業;
(2)清理建筑垃圾時,禁止從高層樓頂向下傾倒;臨時堆放的建筑材料及垃圾盡量堆放于項目上風向,盡量存放于室內或利用土工布/篷布進行覆蓋降塵,若遇大風或干燥天氣適時灑水降塵;
(3)運輸車輛出口采取沖洗車輪、鋪草席并灑水等方式減少運輸車輛帶出施工場地的泥土,以免造成揚塵;材料運輸過程中加蓋篷布,杜絕拋、撒、飛、漏等揚塵污染;
(4) (略) 養護、維修、清掃專職人員,定期對主 (略) 進行清掃、灑水降塵等, (略) 清潔、運行狀態良好,車輛低速行駛,減少揚塵產生;
(5)裝修階段使用的材料盡量選用符合國家相關室內裝飾裝修材料有害物質限量的環保型裝修材料;
(6)嚴格管理,文明施工,做到輕鏟慢裝、輕搬輕放;加快施工進度,縮短施工工期。
2.施工期廢水污染防治措施
項目施工期應采取的水污染防治措施如下:
(1)在施工場地內設置臨時沉砂池,收集施工產生的養護廢水、車輛車輪及施工人員沖洗廢水;廢水經沉砂池沉淀處理后回用于施工場地、道路灑水降塵、混凝土養護等方面,不外排;
(2)對水泥、砂料等建筑材料存放應采取遮蓋措施,頂部覆蓋篷布;
(3)注意施工期節約用水,養護澆筑面時,做到少量、多次灑水,以減少養護廢水的產生量;
(4)項目依托平 (略) 現有的排水溝及沉淀池,用于收集地表徑流雨水,并在排水溝末端設置沉淀池對地表徑流進行沉淀處理后排放;
(5)施工期應合理安排施工時序,場地平整,基礎施工等地表擾動大的施工盡量避開雨季進行,減少地表徑流產生;
(6)在固定的停放場,對施工機械進行定期的檢修維護,防止施工機械在施工工程中發生燃油的跑、冒、漏、滴現象;
(7)施工人員和管理人員的生活污水依托平 (略) 現有設施進行處理,不外排。
3.施工期噪聲污染防治措施
施工期為了減小施工噪聲對敏感點及施工人員產生的影響,應采取以下措施:
(1)合理安排施工工序,避免在同一地點安排大量動力機械設備,以免局部聲級過高;
(2)合理布置機械設備,選用低噪聲施工先進技術、設備及配件,加強施工機械設備的定期維護、保養和管理,并對施工機械采取基礎減振措施,減小機械設備噪聲;
(3)加強對施工人員的管理,嚴守操作規范,避免設備非正常運行產生噪聲,做到文明施工;
(4)物料、建筑垃圾應合理安排運輸時間,并安排專人嚴格管理運輸車輛,要求在途 (略) 段低速行駛,并禁止鳴笛;
(5)合理安排工作人員,輪流操作高強度噪聲的施工機械,減少施工工人接觸高噪聲施工機械的時間,或穿插安排操作高噪聲和低噪聲施工機械的工作,加強對施工人員的個人防護,對高噪聲機械設備附近工作的施工人員,可采取配備耳塞、耳機、防聲頭盔等防噪用具;
(6)提高施工效率,加快施工進度,縮短施工期。
4.施工期固體廢物污染防治措施
對于施工期間產生的固體廢物應嚴格按照如下相關規定進行管理:
(1)建筑垃圾可回收出售的出售給資源回收單位,不可回收部分由建設單位定時清運處理,并按當 (略) 容環境衛生主管部門的規定處置,禁止隨意處置和堆放;
(2)應修建施工圍墻和場區內導排水溝,避免雨水沖刷施工廢土石產生的地表徑流隨地到處漫流,被車輛碾壓或行人踩踏后,造成周邊街道泥濘不堪,從而對周邊環境造成影響;
(3)本環評要求施工工地設臨時生活垃圾桶,施工期應對施工人員的生活垃圾分類集中收集,統一收集后委托環衛部門清運處理,禁止在施工區隨處堆放,做到日產日清。
5.施工期生態防治措施
(1)加強征地范圍內土地資源的管理和保護,合理規劃布局,嚴禁超出用地紅線范圍占地、施工。
(2)嚴格落實水土保持措施,防止水土流失對周圍環境造成不良影響。
(3)施工范圍內合理規劃物料用量,減少施工占地范圍內臨時堆存;散裝材料的堆放要遠離水體,材料堆放場四周挖明溝,沉沙井、設擋墻等,防止被暴雨徑流進入水體,影響水質,各類材料應備有防雨遮雨設施。
(4)合理安排工期,盡可能避免暴雨季節進行大規模土石方開挖與回填,避免雨水對地表土壤的沖刷和破壞。
(5)施工完后,應及時清理施工現場,對施工過程中產生的生活垃圾和廢棄物,應集中收集裝袋,并在結束施工時帶出施工區域,不得隨意丟棄于施工區域的天然植被中,既造成環境污染,又對植被的正常生長發育產生不良影響。
(6)施工期結束后盡快對裸露地表進行鋪裝或綠化,多植樹種草。
(二)運營期環境保護措施
1.項目運營期廢氣主要為備用柴油發電機燃油廢氣、一體化污水處理站惡臭氣體等無組織廢氣。
①一體化污水處理站惡臭氣體
本項目現有的污水處理站的大氣污染治理措施設置為一體式密封結構,頂部預留進、出氣口,并定期噴灑除臭劑;同時在廠區空地、路邊及圍墻側種植除臭效果較好的樹種以及其他花草等最大限度地降低了污水處理站產生的惡臭對周圍環境的影響。確保污水處理站周邊空氣污染物濃度滿足《醫療機構水污染物排放標準》(GB *-2005)中表3污水處理站周邊大氣污染物最高允許濃度排放要求。參照《排污許可證申請與核發技術規范 醫療機構》(HJ 1105-2020)附錄A推薦:污水處理站采用一體化污水處理系統進行密封、加蓋處理,定期投放除臭劑,同時保證一體化污水處理系統污泥及時清運,并在項目區內進行植樹種草,屬于可行技術,治理措施可行,有利于減緩惡臭對周圍環境的影響,惡臭氣體經稀釋擴散后,對周邊環境影響較小。根據類比《 (略) 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監測報告表》(監測數據見表4-3)和預測,本項目污水處理站的無組織廢氣能夠滿足《醫療機構水污染物排放標準》(GB *-2005)表3污水處理站周邊大氣污染物最高允許濃度排放要求。
表4-3 無組織廢氣監測結果一覽表 單位:mg/m3
項目結果 采樣點位 | 氨 | 硫化氫 | |||||||
上風向N1 | 下風向N2 | 下風向N3 | 下風向N4 | 上風向N1 | 下風向N2 | 下風向N3 | 下風向N4 | ||
2021.8.22 | 0.01 | 0.04 | 0.05 | 0.03 | 0.001 | 0.004 | 0.004 | 0.005 | |
0.02 | 0.03 | 0.03 | 0.06 | 0.003 | 0.005 | 0.007 | 0.006 | ||
0.01 | 0.05 | 0.04 | 0.04 | 0.002 | 0.006 | 0.005 | 0.004 | ||
2021.8.23 | 0.02 | 0.03 | 0.06 | 0.06 | 0.002 | 0.005 | 0.005 | 0.004 | |
0.01 | 0.04 | 0.03 | 0.05 | 0.001 | 0.006 | 0.004 | 0.007 | ||
0.02 | 0.03 | 0.05 | 0.04 | 0.003 | 0.004 | 0.007 | 0.006 | ||
最大值 | 0.02 | 0.05 | 0.06 | 0.06 | 0.003 | 0.006 | 0.007 | 0.007 | |
標準值 | 1.0 | 0.03 | |||||||
達標情況 | 達標 | 達標 | 達標 | 達標 | 達標 | 達標 | 達標 | 達標 | |
項目結果 采樣點位 | 臭氣濃度 | *烷 | |||||||
上風向N1 | 下風向N2 | 下風向N3 | 下風向N4 | 上風向N1 | 下風向N2 | 下風向N3 | 下風向N4 | ||
2021.8.22 | <10 | <10 | <10 | <10 | 0.* | 0.* | 0.* | 0.* | |
<10 | <10 | <10 | <10 | 0.* | 0.* | 0.* | 0.* | ||
<10 | <10 | <10 | <10 | 0.* | 0.* | 0.* | 0.* | ||
2021.8.23 | <10 | <10 | <10 | <10 | 0.* | 0.* | 0.* | 0.* | |
<10 | <10 | <10 | <10 | 0.* | 0.* | 0.* | 0.* | ||
<10 | <10 | <10 | <10 | 0.* | 0.* | 0.* | 0.* | ||
最大值 | <10 | <10 | <10 | <10 | 0.* | 0.* | 0.* | 0.* | |
標準值 | 10 | 1 | |||||||
達標情況 | 達標 | 達標 | 達標 | 達標 | 達標 | 達標 | 達標 | 達標 |
根據類比同類型項目,本項目廠界無組織排放的氨、硫化氫、臭氣濃度、*烷排放濃度滿足《醫療機構水污染物排放標準》(GB *-2005)表3污水處理站周邊大氣污染物最高允許濃度排放要求。因此,本項目現有的污水處理站廢氣治理措施可行,廢氣對項目周圍環境影響較小。
②備用柴油發電機燃油廢氣
項目區內配備的柴油發電機會產生燃油廢氣,廢氣產生量較小,項目所在區域地勢較為空曠,車輛、發電機產生的尾氣主要靠自然通風擴散,對周圍環境影響很小。
2.廢水
(1)廢水污染源產生及排放情況
本項 (略) 用水、門診用水和生活用水,項目建成后, (略) 總用水量為18.06m3/d、6591.9m3/a。因硯山縣平遠鎮污水處理廠 (略) 工程尚未建成,項目排水分建成投運前、建成投運后兩種排放方式。建成投運前:廢水經化糞池預處理后排入自建的一體式污水處理站處理,處理達到《醫療機構水污染物排放標準》(GB *-2005)表2中“排放標準”和《城市污水 (略) 雜用水水質》(GB/T *-2020)表1中“城市綠化、道路清掃、消防、建筑施工”濃度限值后回用于項目區綠化,不外排。建成投運后:待硯山縣平遠鎮污水處理廠 (略) 工程建設完成后,本項目產生的廢水經化糞池預處理后排入自建的一體式污水處理站處理,處理達到《醫療機構水污染物排放標準》(GB *-2005)表2中“預處理標準” (略) (略) 排入硯山縣平遠鎮污水處理廠,不外排。
3.噪聲
(1)噪聲污染源產生及排放情況
項目噪聲源 (略) 內各噪聲設備產生的設備噪聲、就診及醫護人員活動產生的社會噪聲、入院車輛產生的交通噪聲等。本項目產生噪聲的設備主要有水泵、發電機等,其噪聲量為88.01dB(A);工作人員、患者就診等產生的社會噪聲,聲壓級在50~75dB(A)之間;項目運營期進出車輛產生的噪聲為交通噪聲,聲壓級在60~75dB(A)之間。
為了降低噪聲影響,本次評價提出以下要求:①選用低噪聲機械設備或帶隔聲、消聲的設備,對水泵、發電機等設備添加減震墊等;②對設備進行定期保養,嚴守操作規范,使設備時常處于良好運作狀態,避免產生非正常運行噪聲;③項目場區邊界設置圍墻,阻隔噪聲;④合理安排工作時間,禁止夜間22:00~6:00進行大噪聲設備作業;⑤項目區域出入口的合適位置標示禁止鳴笛的圖標;⑥進出項目區的車輛減速慢行,避免緊急避讓產生的鳴笛;⑦按車位有序停車,確保停車場內車輛進出順暢。
4.固體廢物
本項目運營期固體廢棄物主要為項目病人就診過程、治療過程產生的醫療廢物,就診患者及工作人員產生的生活垃圾。
(1)固體廢物產生、貯存及處置情況
①危險廢物
A.醫療廢物
根據《國家危險廢物名錄》(2021版),醫療廢物主要包括:感染性廢物—攜帶病原微生物,具有引發感染性疾病傳播危險的醫療廢物;病理性廢物—診療過程中產生的人體廢棄物和醫學實驗動物尸體等;損傷性廢物—能夠刺傷或割傷人體的廢棄的醫用銳器;藥物性廢物—過期、淘汰、變質或者被感染的廢棄藥品;化學性廢物—具有毒性、腐蝕性、易燃易爆性的廢棄化學藥品。
醫療廢物主要是就醫人員產生,參考同類項目,新增門診病人產生的醫療廢物按0.2kg/人·d計,每天門診人數新增50人,則門診病人醫療廢物產生量為10kg/d,3.65t/a。根據建設單位提供資料, (略) 原有醫療廢物產生量為40kg/d,14.6t/a,則項目建成 (略) 醫療廢物產生量為50kg/d,18.25t/a。
項目運營過程產生的醫療廢物當日消毒后經專用防滲透、防銳器穿透的包裝物或密閉容器分類收集后,由專人將醫療廢物收集桶送至醫療廢物暫存間存放,此過程中醫療廢物收集桶密閉,然后委托相關資質單位處理。項目在醫療廢物的清運、轉移過程中嚴格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的要求填寫醫療廢物轉移聯單。
B.污泥
根據《醫療機構水污染物排放標準》(GB *-2005)可知,醫院污水處理站污泥、化糞池污泥屬于危險廢物,應按危險廢物有關的要求進行貯存、運輸和處置。污泥主要產生于化糞池以及污水處理站,化糞池以及污水處理站污水中大量懸浮在水中的有機、無機污染物和病菌、病毒、寄生蟲卵等在處理過程中沉淀分離出來形成污泥,污泥的產生量與污水水量、水質和處理工藝有關。本環評要求建設單位在后期的運營過程中,在污泥清掏前對糞大腸菌群數、蛔蟲卵死亡率進行監測,達到《醫療機構水污染物排放標準》中表4醫療機構污泥控制標準值要求后再進行清掏,采用即清即運的方式進行清掏處置,經消毒重力脫水處理后密封袋封裝按照危險廢物委托有資質的單位進行無害化清運處置,并做好臺賬管理,不得隨意處置以免造成二次污染。
本項目運營產生的污泥主要來源于化糞池和污水處理站,根據類比處理工藝相似污水處理站項目,化糞池污泥產生量為處理水量的0.02%~0.05%,本項目按0.05kg/m3計算,本項目建成后,廢水總排放量為5274.25m3/a,則化糞池污泥產生量約為0.26t/a。污水處理站污泥產生量按0.1kg/m3(含水率98%)廢水計算,污水處理站污泥產生量為0.53t/a。綜上,本項目建成后,污泥產生總量為0.79t/a,定期委托有處理資質的相關單位進行清運處置,對周圍環境影響不大。
②生活垃圾
項目每天新增門診人數為50人,生活垃圾產生量按0.5kg/人·d計算,則門診病人生活垃圾產生量為25kg/d,9.13t/a。根據建設單位提供資料, (略) 原有生活垃圾產生量為100kg/d,36.5t/a,則項目建成 (略) 醫療廢物產生量為125kg/d,45.63t/a,產生的生活垃圾統一 (略) 原有的生活垃圾集中堆放點后委托環衛部門清運處置。
③廢包裝材料
項目使用的藥品、設備等的外包裝材料塑料袋、紙盒等,類比同類型項目,一般的醫藥包裝材料遺棄物,如紙盒、紙箱類等,項目建成 (略) 產生量約為0.5t/a,經過分類收集后外售給廢品回收站進行回收利用處理。
5.地下水、土壤
(1)地下水、土壤污染影響分析
本項目根據現場勘查及詢問業主,本項目周邊無泉點分布,項目區域飲 (略) 政 (略) ,項目不取用地下水。項目運營期產生的廢水主要為醫療廢水、生活污水,全部經化糞池收集后進入一體化污水處理站處理達標后回用,不外排。污水站采用一體化設備,具有良好的防滲性能,正常情況下不會發生泄漏。項目運營期能夠規范處置各種固體廢物并且開展了分區防滲,醫療廢物暫存間設有防滲,醫療廢物采用專用防滲透、防銳器穿透的包裝物或者密閉容器分類收集,正常情況下不會發生泄漏,從源頭上減少了污染物進入土壤的環境風險。
(2)污染防控措施
為保護區域地下水、土壤安全,應對 (略) 進行硬化,避免廢水外流,進入土壤和地下水;加強設備維護保養,增加巡檢頻次,杜絕廢水外漏;項目應采取分區防滲,項目分區防滲要求:
①重點防滲區:對醫療廢物暫存間、柴油發電機房、化糞池、一體化污水處理系統、生活垃圾集中堆放點進行重點防滲處理,采取防風、防曬、防雨、防漏、防滲、防腐措施,按照《危險廢物貯存污染控制標準》(GB *-2023)設置防滲,防滲滿足《危險廢物貯存污染控制標準》(GB *-2023)的防滲要求(防滲層為至少1m厚黏土層(滲透系數≤10-7cm/s),或2mm厚高密度聚*烯膜等人工防滲材料滲透系數≤10-10cm/s),或其他防滲性能等效的材料。
②一般防滲區:醫院病房,等效黏土防滲層≥1.5m,滲透系數≤10-7cm/s;
③簡單防滲區:其他區域進行水泥硬化。
項目進行分區防滲以后,對地下水和土壤影響較小。
6.生態
根據調查,本項目用地范圍內沒有生態環境保護目標,項目區界外存在旱作耕地,種植有玉米等農作物。項目所處區域為居住、商業混雜的城鎮建成區,用地范圍內無生態環境保護目標。項目所在區域已經過開發建設,區內人類活動頻繁,已有樓房、住宅區、 (略) 等各種人工景觀, (略) 生態系統為主,區域自然生態環境質量差,生物多樣性單一,未發現國家、省、市(縣)級保護動植物,對周圍影響較小,在可接受范圍內。
7.環境風險
(1)危險物質和風險源的分布情況
本項目屬醫療衛生基礎設施建設,考慮其排污特點及周圍環境狀況,項目運營過程中的安全事故或其他的一些突發性事故會導致環境風險物質泄漏到環境中,引起環境質量的下降甚至惡性循環化以及其他的環境毒性效應。因此確定項目風險源有:帶有致病性微生物病人存在著致病微生物(細菌、病毒)產生環境風險的潛在可能、醫療廢水事故排放風險、醫療廢物事故泄漏風險、化學品泄漏風險、消毒藥劑使用風險。
四、經審查,項目文本編制基本規范,基本滿足有關技術規范及標準的要求,對項目存在的環境問題分析及提出的環境保護措施基本可行,總體評價結論可信,符合國家產業政策、“三線一單”空間管控及生態環境準入有關要求,擬決定給予項目環評文本同意批復許可。
剩余會員時長將自動延長
掃描添加客服微信
暫無歷史郵箱
使用微信掃一掃關注
“銷邦招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