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審批程序的有關規定,經審查,我局擬對威海伯川特 (略) 年產10噸聚酰亞胺添加劑NDA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作出審批意見。為保證此次審查工作的嚴肅性和公正性,現將擬作出審批意見的環境影響評價文件基本情況予以公示,公示期為2025年5月14日-2025年5月20日(5個工作日)。
聽證權利告知: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自公示之日起五日內申請人、利害關系人可對以下擬作出的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審批意見要求聽證。
聯系電話:0631-*
電子信箱:*@*ttp://**
通訊地址: (略) (略) (略) 3 (略) 政務服務中心5樓投資建設綜合大廳生態環境審批專窗13號
郵編:*
擬批準環境影響評價文件的建設項目
項目名稱 | 建設地點 | 建設單位 | 環境影響評價機構 | 項目概況 | 主要環境影響及預防或者減輕不良環境影響的對策和措施 |
威海伯川特 (略) 年產10噸聚酰亞胺添加劑NDA項目 | (略) (略) 化工產業園綠谷新材產業園 | 威海伯川特 (略) | 煙臺魯達 (略) | 項 (略) (略) 化工產業園綠谷新材產業園現有廠房,建設4,4’-二氨基二苯胺(NDA)生產裝置,主要設備包括溶解釜、縮合反應釜、縮合析晶釜、重結晶釜、除雜釜、蒸餾析晶釜、還原釜、還原析晶釜、真空抽濾機、真空干燥箱、精餾塔、冷凍機各1臺,離心機2臺,配套建設廢氣治理設施、噪聲防治設施、 (略) 置設施等環保工程,廢水治理設施依托綠谷新材產業 (略) 理廠。項目建成后年產4,4’-二氨基二苯胺(NDA)10噸。 | 該項目在建設和運行管理過程中,要重點做好以下工作: 1.廢水 生活污水經 (略) 理后,經市 (略) 排入 (略) 處理;生產廢水(熱水槽廢水、設備清洗廢水、地面沖洗廢水、噴淋廢水)、循環冷卻排污水需滿足綠谷新材產業 (略) 理廠設計進水水質要求后,經一企一管排入綠谷新材產業 (略) (略) 理,后經專門污水管 (略) (略) 化工產業 (略) 理廠 (略) 理;外排生活污水須達到《污水綜合排放標準》(*)表4中三級標準及 (略) 納管要求后, (略) (略) 排入 (略) 處理。 2.廢氣 ①有組織排放。重結晶工藝廢氣(包括投料廢氣、重結晶不凝氣、醇洗廢氣、離心廢氣)、除雜工藝廢氣(包括投料廢氣、溶解不凝氣、抽濾不凝氣、脫溶劑不凝氣、離心廢氣、洗滌廢氣) (略) 理后與縮合反應工藝廢氣(包括投料廢氣、溶解廢氣、縮合不凝氣、析晶廢氣、水洗廢氣、離心廢氣)、還原反應工藝廢氣(包括投料廢氣、還原不凝氣、抽濾不凝氣、析晶廢氣、離心廢氣、水洗廢氣、醇洗廢氣、干燥廢氣)、溶劑回收廢氣及危廢間廢氣經密閉收集后,通過堿洗+活性炭吸附脫附冷 (略) 理后,經15m高排氣筒有組織排放。外排硝基苯類廢氣、四氫呋喃、肼有組織排放濃度滿足《揮發性有機物排放標準 第6部分:有機化工行業》(DB37/2801.6-2018)表2標準限值;*苯、VOCs有組織排放濃度滿足《揮發性有機物排放標準 第6部分:有機化工行業》(DB37/2801.6-2018)表1其他行業Ⅱ時段標準限值;氨氣有組織排放速率滿足《惡臭污染物排放標準》(*)表2標準要求。 ②無組織排放。加強無組織排放廢氣的控制,采用密封性好的設備、耐腐蝕的材料,強化設備密封和日常檢測、檢漏及維護工作。強化生產設施密閉和負壓控制措施,有機液體物料要儲存于罐裝或桶裝等密閉容器中;生產過程中液體物料須采用密閉管道泵送,盡量減少中間物料的儲存時間;各原料加料過程中要密閉空間加料或使用上料泵,排氣引 (略) (略) 理,減少源頭無組織排放。廠界廢氣無組織排放濃度滿足《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表2標準要求、《揮發性有機物排放標準 第6部分:有機化工行業》(DB37/2801.6-2018)表3濃度限值要求、《惡臭污染物排放標準》(*)表1標準限值。 3.噪聲 (略) 平面布置,選用低噪聲設備,對主要噪聲源采取隔聲、消聲、減振等降噪措施,確保廠界噪聲滿足《工業企業廠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3類標準要求,且不對周邊聲環境敏感場所產生明顯影響。 4.固體廢物 ①一般固體廢物。廠內產生的生活垃圾收集后由環衛部門統一清運;廢去離子水桶、廢原料外包裝收集后綜合利用。一般固廢須符合《一般工業固體廢物貯存和填埋污染控制標準》(*)要求,并按國家有 (略) 置的技術規定, (略) 置過程不對環境造成二次污染。 ②危險廢物。項目危險廢物包括廢原料桶、廢催化劑、廢原料內包裝、離心廢液、前餾分、蒸餾殘渣、檢測廢液、冷凝廢液、抽濾雜質、廢濾布、廢活性炭等,應委托有相 (略) 理資質的單 (略) 置,嚴格執行危險廢物轉移聯單制度。規范建設危險廢物貯存庫,高標準做好防滲、防泄漏等防范措施,危險廢物進行分類貯存,并設立識別標志。危險廢物暫存須滿足《危險廢物貯存污染控制標準》(*)要求。生產中若發現報告書未識別的危險廢物,應按照危險廢物的管 (略) 理處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