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 (略) :
你局《關于報批G236平天湖隧道及連接線工程初步設計文件的請示》(池交〔2025〕3號)收悉。經審查,現批復如下:
一、建設規模與技術標準
(一)G236平天湖隧道及連接線工程,路線全長7.209公里。全線設特長隧道1座、跨河大橋1座, (略) 、 (略) 、 (略) 3處互通式立交,平面 (略) ,人行天橋1座,隧道設備 (略) 等必要的交通工程及沿線設施。
(二)全線按雙向六車 (略) 標準建設,設計速度采用80公里/小時。其中起點 (略) 段長5.920公里,路基寬度30米; (略) 至終點段長1.289 (略) 道路功能,路基寬度44.5米。全線采用瀝 (略) 面結構,橋涵設計汽車荷載 (略) -I級,設計洪水頻率1/100,其余技術指標按《公
路工程技術標準》(JTG B01-2014)執行。
二、工程地質勘察
初步設計階段根據沿線地形地貌及工程地質條件,采用工程地質調繪、鉆探、物探、原位測試、室內試驗等多種手段對沿線橋位基礎、 (略) 基、膨脹土等進行了綜合工程地質勘察,基本查明了場地的工程地質、水文地質條件,勘察成果基本能夠滿足本項目初步設計需要。
(一)進場條件困難的鉆孔應盡可能實施,以確保完成地質勘察指導書所確定的工作量。
(二) (略) 老路軟基段的調查,為 (略) 理方案提供借鑒。
(三)加強對巖溶、軟(弱)土、填土等不良地質和特 (略) 段勘察和試驗工作,進一步查明對工程建設影響。
(四) (略) 堤、深路塹邊坡等勘察工作,為防護設計提供可靠的依據。
(五)加強橋梁、互通匝道橋、涵洞、通道、擋墻、沿線附屬設施等勘察工作,確保設計與地質勘察有效結合。
(六)加強隧道地質勘察及水文試驗工作,細化圍巖分級,為隧道設計提供可靠的依據。
(七)進一步加強土方、砂料、碎石等料源的調查及試驗工作, (略) 材料的取用提供必要的基礎資料。
三、路線
(一)本項 (略) (略) ,路線總體呈東西走向, (略) 與迎賓大道交叉位置,順接迎賓大道,向西上跨碧山河后,以隧道形式下穿平天湖 (略) 后 (略) ,終于九華山大 (略) 平交口。路線走向及主要控制點合理,符合項目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批復要求。
(二)下階段應加強現場調查,結合遠期規劃,合理確定立交橋梁、通道布設位置和孔徑等,進 (略) 線平縱設計, (略) 基填高及橋梁規模,節約資源,提高行車安全性。
(三)下階段應加強與地方政府對接,進一 (略) 、改溝、改渠需求,優化設計,按照規定開展建設用地報批工作。
(四)加強棄土場防護設計,確保安全;優化水土保持設計,防治水土流失。
(五)按照《交通運輸部關于進一 (略) 防災抗災能力的指導意見》( (略) 發〔2024〕76號)等文件規定,進一步加強地質勘察和外業調查工作,深化不良地質和臨水臨 (略) 段針對性設計,完善綜合排水系統設計,進一步優化橋梁、隧道方案和監測預警設施設計等, (略) 防災抗災能力。
(六) (略) 政路段相關單位溝通,合理確定互通銜接方案、工程界面劃分及建設時序等,并盡快取得相關單位書面同意意見。
四、 (略) 面
(一)原則同意初步設 (略) 基橫斷面型 (略) 基設計原則。下階段應加強隧道挖方的合理利用,盡量減少棄方,節約造價,保護環境。
(二) (略) (略) 基路面防排水設計方案。下階段 (略) 域氣候特征和坡面徑流特點,進一步優化互通、凹曲線底部等綜合排水設計。進一 (略) 塹工點設計,完善施工期邊坡監測方案。
(三)原則同意主線采用瀝 (略) 面,路面結構型式為4厘米SMA-13型細粒式瀝青混凝土(SBS改性)上面層+8厘米AC-25C型粗粒式瀝青混凝土下面層+40厘米水泥穩定碎石基層+20厘米低劑量水泥穩定碎石底基層。
(四)下階段應根據實測軸載和預測軸次,進 (略) 面結構強度和結構層厚度。
五、橋梁
(一)原則同意初步設計橋型選擇及孔跨布置。下階段應結合地形、地質、水文條件和防洪影響評價專題批復意見,進一步優化橋跨布設,加強標準化設計和施工。
(二)原則同意碧山河大 (略) 上跨橋的上部結構標準跨徑采用40米組合箱梁,下部結構采用樁柱式橋墩接蓋梁,鉆孔灌注樁基礎。橋面鋪裝結構型式為:4厘米SMA-13型細粒式瀝青混凝土上面層(SBS改性)+6厘米AC-20C型中粒式瀝青混凝土下面層(SBS改性)。
(三)下階段 (略) 網規劃及跨越條件,進一步優化橋梁結構設計;對采用非標準圖設計的橋梁,應加強結構計算,確保結構安全可靠和經濟合理。
(四)互通 (略) 彎、坡、斜橋結構受力復雜,下階段應結合交通組成,進一步加強互通段橋梁結構分析和驗算,優化結構設計,提高橋梁抗傾覆能力,不得采用獨柱墩單支座結構,保證結構安全。
(五)下階段結合工程地質詳勘,進一步優化下部墩、臺及樁基設計。
六、隧道
(一)原則同意隧道采用單箱雙孔框架結構,單孔內凈寬14.85米,凈高6.3米(風機段除外),隧道全長3.57公里。 (略) 面結構型式為:4厘米SMA-13型細粒式瀝青混凝土上面層(SBS改性)+6厘米AC-20C型中粒式瀝青混凝土下面層(SBS改性),下設水泥混凝土基層。
(二)下階段應結 (略) 地質水文資料,進一步優化隧道平縱面線形、洞口位置、敞口段U槽結構及洞門設計,合理確定支護參數及開挖方案,細化防排水設計。
(三)根據詳勘工程地質及地形條件,進一步優化隧道基坑支護、洞身防水及止水、隧道抗浮、圍堰和結構等設計。
(四)進一步加強隧道通風、供配電、照明、監控、消防等綜合設計,保障運行安全。
七、路線交叉
(一)全線互通 (略) 較合理,立交選型及技術指標運用基本適當,原則同意初步設計采用的互通式立交設計方案。下階段應結合轉彎交通量等控制因素,進一步優化互通立交平縱面線形和匝道布設。
(二)原則 (略) 互通采用菱形互通方案,主線 (略) ,與主線平行新建4條匝道; (略) 互通采用部分互通方案,主線 (略) ,新建2條匝道; (略) 互通采用主線出入口接輔道平交方案,主線以隧道下 (略) 。下階段應進一步優 (略) 的平交口渠化設計和交通組織方案設計。
(三)下階段應充分考慮建設期 (略) 運營干擾, (略) 加寬、互通保通設計,保障施工期安全。
八、交通工程及沿線設施
(一)原則同意標志、標線、護欄、隔離設施、視線誘導設施、防眩設施、緩沖設施等交通安全設施設計。
(二)下階段應結合安全性評價報告等意見,加強橋梁、平天湖隧道、互通段等交通工程專項設計,強化雨雪冰凍等惡劣天氣條件下交通安全設計,保證行車安全。交通安全設施應與主體工程同步設計、同步施工、同步建成。
(三)下階段優化互通的匝道設置型式及寬度、加減速車道設計,有效避免重要時段車輛 (略) 段擁堵。
(四)原則同意照明、監控、管理等機電工程設計,下階段應進一步優化完善監控、照明、供配電、隧道通風和消防等設計,提高控制系統的智能化水平,合理節能。
(五)下階段結合本項目特點和需求,按照《交通運輸部關 (略) 數字化轉型加 (略) 建設發展的意見》( (略) 發〔2023〕131號)、《交通運輸部辦公廳關于印發〈進一 (略) 橋梁隧道結構監測工作實施方案(2024—2030年)〉的通知》( (略) 〔2024〕26號)和《交通運輸部辦公廳關于印發〈公路長大隧道結構監測系統試點建設技術指南〉的通知》( (略) 函〔2025〕193號)等文件要求,增加橋梁、隧道結構監測系統建設內容。
九、概算
本項目核定總概算為#.#元。項目投資應控制在批復概算范圍內,最終工程造價以竣工決算為準。
十、其他
(一)要嚴格履行基本建設程序,按本批復要求抓緊組織有關單位編制完成施工圖設計,加強詳測、詳勘驗收工作,確保設計與工程地質勘察緊密結合。
(二)加強與地方政府和有關部門溝通協調,依法辦理建設用地報批、環境影響評價、水土保持批復等手續。
(三)落實 (略) 建設的有關要求,注重集約節約用地和生態保護,落實環境保護費用,細化環境保護措施等設計。
(四)要推行現代工程管理,完善相關管理制度。加強平安工地建設,推行“零死亡”安全管理目標。保證安全生產投入,確保工程質量安全。
(五)項目總工期(自開工之日起)36個月。
附件:G236平天湖隧道及連接線工程初步設計概算匯總表
安徽省交通運輸廳
2025年2月20日
附件
G236平天湖隧道及連接線工程初步設計概算匯總表
單位:萬元
項 | 工程或費用名稱 | 概算金額 |
1 | 第一部分 建筑安裝工程費 | #.41 |
101 | 臨時工程 | 528.73 |
102 | 路基工程 | 5880.82 |
103 | 路面工程 | 2046.31 |
104 | 橋梁涵洞工程 | 2534.60 |
105 | 隧道工程 | #.57 |
106 | 交叉工程 | #.50 |
107 | 交通工程及沿線設施 | #.42 |
108 | 綠化及環境保護工程 | 943.64 |
109 | 其他工程 | 406.52 |
110 | 專項費用 | 6412.30 |
2 | 第二部分 土地使用及拆遷補償費 | 6666.07 |
201 | 土地使用費 | 5153.71 |
202 | 拆遷補償費 | 1459.31 |
203 | 其他補償費 | 53.06 |
3 | 第三部分 工程建設其他費 | #.39 |
301 | 建設項目管理費 | 6975.31 |
302 | 研究試驗費 | 600.00 |
303 | 建設項目前期工作費 | 3268.80 |
304 | 專項評價(估)費 | 265.20 |
306 | 生產準備費 | 10.53 |
308 | 工程保險費 | 843.24 |
309 | 其他相關費用 | 72.09 |
310 | 生態補償措施 | 341.23 |
4 | 第四部分 預備費 | #.44 |
401 | 基本預備費 | #.44 |
402 | 價差預備費 | 0 |
5 | 第一至四部分合計 | #.32 |
6 | 公路基本造價 | #.32 |
剩余會員時長將自動延長
掃描添加客服微信
暫無歷史郵箱
使用微信掃一掃關注
“銷邦招標”